甘油三酯(TG)升高的生化机制

合成增加

  • 高糖饮食
  • 过量碳水化合物(果糖、葡萄糖) →[糖酵解相关酶] 乙酰辅酶 A
  • 乙酰辅酶 A →[乙酰辅酶 A 羧化酶、脂肪酸合酶] 脂肪酸
  • 脂肪酸 + 甘油 → TG
  • 高脂饮食
    • 外源性 TG(乳糜微粒) → 进入循环
    • 或外源性 TG → 肝脏重新酯化 → 内源性 TG(VLDL 分泌增加)
  • 胰岛素抵抗
    • 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抑制脂解作用敏感性下降 → 游离脂肪酸(FFA)释放入血增加
    • FFA →[β - 氧化相关酶] 肝脏 β - 氧化 → 乙酰辅酶 A
    • 乙酰辅酶 A →[甘油二酯酰基转移酶(DGAT)] TG 合成
  • 激素调节异常
    • 皮质醇升高 → 激活脂肪分解 → FFA 供应增加
    • 甲状腺功能减退 → 甲状腺激素(T3/T4)不足 → 肝脏 LDL 受体表达下降 → VLDL 清除减少 → TG 升高

分解减少

  • 脂蛋白脂肪酶(LPL)活性降低
  • 遗传缺陷或获得性因素 → 抑制 LPL 活性(需 ApoC - II 作为辅因子)
  • LPL 活性降低 → 乳糜微粒和 VLDL 中 TG 分解减少 → TG 堆积
  • 载脂蛋白异常
    • ApoE 基因多态性(如 ApoE2/E2 表型) → 乳糜微粒残粒清除障碍 → 高 TG 血症

清除障碍

  • 肝脏 VLDL 分泌过多
  • 胰岛素抵抗或脂肪肝 → 肝脏合成和分泌 VLDL 增加 → 血 TG 升高
  • 肾脏排泄减少
    • 慢性肾病(CKD) → 尿毒症毒素抑制 LPL 活性 → TG 清除能力下降